世界杯加纳

古代帝王无数,为何只有6位皇帝在泰山封禅?他们都是谁?

那么既然泰山封禅对于历任皇帝来说都如此重要,他究竟是个什么仪式呢?据《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简单来说大体意思,就是在泰山山顶上,建立祭坛,立下石碑将功绩禀报给上天,在泰山下,清理地面的碎石,向大地禀报自己的功绩。

历史上所记载的,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共有六位,第一位是秦始皇。可是据传说,早在伏羲、炎帝、黄帝之时,就已经有泰山封禅的仪式了。

这些君主无疑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衍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因此能够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无疑代表着他们的功绩巨大不可忽视。

可是泰山封禅虽然对于皇帝们的名望有着极大的益处,却也不是皇帝们想进行就能进行的。想要泰山封禅,必须要满足三个要素,第一,在皇帝当政期间,他必须要贤明无比,受到百姓爱戴、歌颂。第二,就是天地有异变,有祥瑞之兆。第三,必须要在太平盛世之时,才可以进行泰山封禅的仪式。这三个要素当中,至少要满足两条,才可以有资格进行。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其中只有六位皇帝进行了泰山封禅的仪式。

二、泰山封禅六帝

第一位泰山封禅的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嬴政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绩自然不用多说,统一六国、统一货币、修建万里长城等等,这些都是他的功绩,可以说之后历朝历代的政治形式与基础,都是在秦始皇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上进行升级的,他为封建制度社会的发展,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千古一帝。

当然,他焚书坑儒、残暴无比等行为也被后人诟病。可是,总体来说,泰山封禅的资格,他是确实具备的。而秦始皇对于泰山封禅大典,也是极为重视的,做了许多准备,最后大典也是顺利进行。

第二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作为极少数能与千古一帝相提并论的皇帝,汉武帝在位时,也是政绩斐然。

在政治方面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法治方面他遵循“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用人方面更是知人善用,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功绩,最有利于民的无疑是“丝绸之路”的建设,因此泰山封禅的资格,他自然也是具备的。

令人意外的是,刘彻似乎很在意这些“形式”,泰山封禅的仪式他竟然进行了多达8次,也是史上进行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皇帝。

第三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

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拯救汉朝于水火之中,相当于是为大汉王朝进行了续命。光是凭借这一点,说他是汉朝的功臣就不足为过,更别提之后他还整顿官吏、精简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因此他的资格也是无可争议的。

第四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

李治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南征北战,攘外安内,使得天下一片歌舞升平的昌盛之景,引四海诸国朝拜。在他的统治之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因此他自然也具备这个资格。

第五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作为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李隆基,单单是“开元盛世”的功绩,就足以获得泰山封禅的资格,更别说他还是历史上少有的,诟病极少的皇帝。

第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而自他之后再无皇帝进行泰山封禅。

三、腥了一锅汤的“臭鱼”

如果说之前的五位皇帝,都是丰功伟绩无数,让后人歌功颂德的英明贤主,他们举行泰山封禅是实至名归。那么宋真宗赵恒举行泰山封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首先之前的五位皇帝,无论是否有被后人诟病的地方,最起码他们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造福后世的政绩,而反观赵恒呢?政绩平平就不说了,他让后人诟病的地方却不繁多。

其次,其他的五位皇帝,要么是天降祥瑞,要么是被世人所进谏,他们举行泰山封禅可谓是众望所归,名正言顺。反观赵恒呢?虽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却自己做出了许多祥瑞之兆,甚至还自导自演了一出“天命难违”的戏码,然后进行了泰山封禅的仪式。

正是因为这样,后世的皇帝们认为连赵恒都有资格进行泰山封禅了,那么也就说明这个泰山封禅的意义不大了,是个皇帝无论贤明与否,都可以进行这个仪式了。

不得不说,赵恒无疑坏了“规矩”,拉低了泰山封禅对于皇帝的标准,降低了泰山封禅的重要性,成了那条腥了一锅汤的“臭鱼”。

因此,在赵恒之后,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在泰山进行封禅,因为那样不就显得他们与赵恒是一个档次的了吗?他们可不愿与赵恒为伍。因此,哪怕之后也有足够资格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也只是选择在泰山进行祭祀活动,再也不进行封禅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