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进世界杯

【趣史鑑定團】古代戰場上「草人」除了借箭,甚至成為傀儡戲的根源

將柴草紮綑成假人作為軍中訓練之用,在東亞地區可說廣為採納、源遠流長。唐代步射就是射草人;《宋史・兵志卷195》講訓練之制,也說「束草象人而射焉,中者有賞」。

《朝鮮王朝實錄》也記載著「束草為倭像,使射之,中項者為上,中胸者次之,以次論賞」的辦法。不僅箭射草人,還砲打草人,說朝鮮世宗大王還「觀放火砲,束草為人,被以甲冑,使立於百五十步,放金簇走火以試之,能中者賞之」。

南邊的越南對付草人也不比韓國人手軟,使上了特產的大象: 「凡閱象,先以兵列成隊伍,驅象入陣中,束草為人當前隊,象引鼻搏擊之,立碎」,17世紀拜訪南越阮主的釋大汕就親眼看過這麼一場龐然大物鼻卷草人的秀。

不過紮草人演習打殺還是比較呆板的運用。早在先秦時代,偽托作者為太公望的《六韜》就已經提到了假人守營壘的伎倆,說道要是「聽其鼓無音,鐸無聲, 望其壘上多飛鳥而不驚,上無氛氣,必知敵詐而為偶人也」 。這招不但人人愛用,還有增加動感或聲光效果的加強版。

五代時,後梁智將劉鄩與晉王李存勗屢次交戰;後梁貞明元年(915)七月,雙方在魏縣對峙數日,晉人正奇怪敵軍「數日不出,寂無聲迹,遣騎覘之,城中無煙火,但時見旗幟循堞往來」。惹得李存勗心裡直打鼓,說道「吾聞劉鄩用兵,一步百計,此必詐也」,趕緊探個虛實,才發現那沿城巡邏的是「縛芻為人,執旗乘驢在城上」,被擺了一道。而劉鄩正全軍西向奇襲晉陽,在敵人面前擺了整整兩天空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紮草人要能搖擺個東歪西倒,欺敵效果就會好;明洪武七年(1374),明軍與元軍在遼東大戰,明將也是在山間豎旗敲鼓,還「束芻為人,衣以甲冑,設機動運為疑兵」,騙過元軍來取勝。

清初則有假人真放砲的戰例,能搖旗兼打砲;三藩之亂,傅喇塔與耿精忠在浙江台州交戰,糧盡退兵,一路撤回,傅喇塔沿途步步為營不說,「更束草為人,衣執如生,排立空營內,將數壞礮填藥安線丈餘,線未燃火,則搖旗以疑之;約軍行數里,線已燃火,則雷發以驚之。賊疑有伏,遂退回十餘里,我師按轡全歸」 ,執行了草偶加煙火有聲有色的花式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