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成为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后,卢恩光却并没有继续在财富的道路上狂奔。因为他志不在钱,而在官。
卢恩光,是个地道的农民。书没读几年,钱却挣了不少。有了钱,他更想当官。
从1997年开始,卢恩光从副乡长,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一路拿下。
卢恩光好似开了挂,从乡到县再到省,3年3级跳。
2001年,是卢恩光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他完成了跳跃,从山东进入北京,从一个农民,官至正局级。
而从1997到2003年,更是6年提6级,从副科级爬到了正局级。
一个农民,如何能在官场上闪转腾挪呢?答案只有一个字:钱。那些年,卢恩光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这样的:赚钱,送钱,当官;再赚钱,再送钱,再升官。
维系这个链条运转的,是他年产值过亿的方舟集团。那是卢恩光的官场永动机,源源不断地为他造血。
他不贪财,只恋官。为了当官升官,卢恩光一出手就是成万计。在那个年代,这份巨大的诱惑没几个人能够抵挡。
就这样,一路送,一路升,终于将自己从乡下送到了北京。
步入京城,卢恩光胃口大开,他希望看到更大的世界。此后的8年时间,他继续用金钱开道,一路走到了司法部。
有人当官是为了赚钱,而他,赚钱是为了当官。
卢恩光对当官的那份挚爱,源自内心深处,是发自骨子里的。这24年,他不是在送礼,就是在送礼的路上。
对卢恩光来说,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荒诞,而搞笑。
-02-
有人可能觉得,只要有钱,买官并非难事。这是绝对的误解,有时送钱比赚钱还难。
卢恩光给领导送钱,很多时候都是扔下就跑,想追着还钱都追不上。
到北京后,报社按每个人拉的赞助评业绩,卢恩光直接拿出500万。
有钱确实办事容易很多,可很多时候,并非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刚进入司法部时,卢恩光是政治部副主任,正厅级。从一个农民官至正厅,按理说,应该可以歇歇了。可卢恩光却并没停下。
他在司法部边上租了房子,7年多,很少回家。都干些什么呢?
每天晚上默念:知足常乐,老天厚爱,你已功成名就。
早上再默念:不知足,常进取,功名就在前边,努力前行。
晚上知足,早上不知足,典型的精神分裂。
为了心中的那份荣耀,卢恩光可谓呕心沥血。每天,他都给自己定下任务,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安排妥当
即便到了周末,他也不敢睡懒觉,要去看望领导,顺便送点水果肉食啥的,看到领导家家具坏了,动手就给修了。
每个周末都是如此,7年来每一天都是如此。这份坚毅与坚持,足以“感天动地”。实际上,就是凭着这份毅力与坚持,硬是从农民走到了副部级高官,坚持出了奇迹。
可是,有这份毅力与坚持,做什么不好?
朝九晚五上班,兢兢业业送礼,勤勤恳恳修家具,提心吊胆过日子。
卢恩光花钱买官究竟是为了什么,普通人实在是看不懂。
-03-
24年,卢恩光一路战战兢兢。官越大,越如履薄冰,惊弓之鸟。
可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2016年3月2日,中央巡视组进驻司法部。当天的动员会上,卢恩光坐在第一排,表面镇静,内心却惊恐异常。
巡视人员很快拿到了卢恩光的档案。
卢恩光的档案很漂亮,头尾衔接紧密,领导签字齐备,公章清晰,任免文件规范,一切似乎都无懈可击。看着完美的档案,巡视人员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又找不出破绽。
陈毓江是当时的巡视组副组长,他不断翻看档案,终于发现了异常。那是卢恩光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引领下……
卢恩光填报入党志愿书的时间是1990年,而南巡讲话是在1992年。
陈组长浑身一个激灵。找到了突破口,接下来就势如破竹。结果,扒开这位副部级高官的内里,让人目瞪口呆。
年龄,改小了7岁,这在官场上就有了无限可能。原本高中学历,花钱摇身一变,一路从本科、硕士,到法学博士。
卢恩光是真正的狠人,花钱买官出手狠,为保官位对自己狠。当官不能经商,他就把好几个资产过亿的企业,都落到亲戚的名下。
当官不能超生,原本7个孩子,他就只留2个,其余5个都过户给亲戚。更狠的是,还要求孩子只能叫他姨夫,不能叫爸爸。
为了当官,能狠到这个份上的,卢恩光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就连他的名字也都是后来改的,原名卢方全,后改为卢恩光,意为感恩父母,光宗耀祖。
在卢恩光的意识里,只要能当官,一切都可以让路,包括上亿的企业,以及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有当官,当大官,才算真正的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24年苦心经营,卢恩光也曾风光无限,可到头来,终成为“五假高官”,入狱12年。可谓一枕黄梁。
-04-
卢恩光是2016年底落马的,罪名只有一条:行贿。比起其他落马官员的一长串罪名,卢恩光的官场之旅算是相当的“干净”。
卢恩光行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当官、升官。从1992年开始,卢恩光整整行贿了24年,总共送出去2000多万,行贿官员20多个。
他亲手挣来2000多万,然后又亲手送出去,在“官”字里不断沉迷。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持续25年,是为受贿。
卢恩光持续24年,则为行贿。24年如一日,这么将行贿坚持到底的,整个官场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比起受贿,能将行贿坚持24年,似乎更不容易。
一个农民,却痴迷官位,且痴迷到如此地步,实为少见。用卢恩光自己的话说就是:跟魔鬼附体似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