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田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豆。【说文】空也。【礼·月令】穿窦窖。【注】入地隋曰窦。
又凿垣爲孔曰窦。【左传·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荜门圭窦之人。【注】窦,穿壁爲小戸。
又穴也。【礼·礼运】礼义者,顺人情之大窦。【注】窦,孔穴。
又水道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注】雨故水窦开。
又决也。【周语】不窦泽。【注】窦,决也。
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杀子纠于生窦。【注】生窦,鲁地。【北史·魏本纪】泰常七年,自云中西幸屋窦城。【水经注】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
又感其妻深识之,馈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
又姓。【风俗通】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后缗方姙,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汉有魏其侯窦婴。
又通作窬。【礼·儒行】荜门圭窬。【释文】音窦。
又【集韵】徒谷切【正韵】杜谷切。与渎通。【周礼注】西窦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