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刘若英第一首歌《后来》,当时英语老师用放听力的录音机放的磁带,那一幕记忆犹新。而看过刘若英演戏第一个角色就是《粉红女郎》里“龅牙妹”,比那个陈好饰演的“万人迷”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原著作者朱德庸曾说:“这里面最委屈的就是刘若英了,因为她要变丑。”但她不在乎这些,没有偶像包袱,一心只想把角色刻画好。
2000年,拍《人间四月天》时,原计划分配给刘若英的角色是一代佳人林徽因。导演看中的是她的知性与清秀,虽然这个角色的演绎能让她名利双收,提升知名度,但出于对角色的尊重,她拒绝了,最后出演了张幼仪。
《人间四月天》
张幼仪身体孤弱,为了在外形上更为接近人物,刘若英也有意“虐待”了自己的身体。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演戏和唱歌一样,既不取悦自己,也不取悦众,而只取悦于角色。想起了《我不是药神》里的王传君,还有为拍戏暴瘦20斤的“千面影帝”张译,想比流量小生,让人心生敬佩。
好演员对角色的拿捏,并不只是小女生清秀与孱弱的一面,《天下无贼》结尾那场戏,刘若英扮演的王丽独自在餐厅里吃饭的戏份,当吃着吃着被告知,腹中胎儿没有爸爸了,短暂的沉默之后,她又卷起肉片塞到嘴里,她夹起两片鸭肉,放到一张饼中,塞到嘴里,掉着眼泪......
一个女人的脆弱,一个母亲的坚强,一个单亲妈妈的艰辛,由皮及骨,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哭戏“。
《上海往事》拍摄结束后,因为入戏 太深,走不出角色,精神极度崩溃,时常在现实和剧情里恍惚。张艾嘉评价说:“我喜欢刘若英,不是某个阶段,而是整场花开的过程。”
《上海往事》
论颜值,她的长相“飘忽不定”,论唱功,她的嗓音“颠沛流离”,论演技,她的实力“从皮到骨”,不管是暗香盈袖,还是馨香四溢,都一样的沁人心脾。
多少80,90的青葱岁月里是从这首《后来》认识的刘若英,后来的我们,再次听到《后来》,早已一路跌跌撞撞从懵懂到成熟,而刘若英也51岁了。如今,为人母的刘若英兼顾事业的同时,更多的选择了家庭,像你我一样,当年粉刘若英的那群孩子,也都有了孩子。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
原创/转载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