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六日行研社,(https://xueqiu.com/4812095430/317903707)
瑞美吉泮是一种小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受体拮抗剂,口崩片制剂由原研Biohaven公司开发,2020年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成人有先兆或无先兆偏头痛的急性治疗。
2021年瑞美吉泮口崩片又新增了“成人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适应症。同年,Pfizer与Biohaven达成协议,获得美国境外瑞美吉泮和Zavegepant商业化权益。
在中国,2022年Biohaven作为持证商申报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5.1类进口新药,2023年又申报将持证商转为Pfizer。今年1月,Pfizer持证的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成功获批上市。
因此目前由Biohaven持证的美国橙皮书药品以及Pfizer持证的进口原研药都已被纳为参比制剂。
CGRP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作为肽类神经递质参与介导血管扩张、神经元敏感化、NO产生等过程,从而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偏头痛是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导致的高度失能的发作性疾病,主要症状为中重度头痛,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也有双侧或全头部疼痛,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与生活,已影响全球超过十亿人。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和2024年《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两版指南中,都对偏头痛的治疗和管理给出了规范意见。偏头痛发作时的急性期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预防治疗则在偏头痛前驱期减少偏头痛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指南推荐,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包括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大类。
其中非特异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以及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等类别,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无效、部分有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择曲普坦类、吉泮类、地坦类、麦角胺类等特异性药物。
● 麦角胺类具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较强的药物过度使用风险,因此临床选择较少。
● 曲普坦类药物为 5-HT 1B/1D受体激动剂,起效迅速、头痛缓解显著,但由于曲普坦类药物能引起血管收缩,因此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失控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
● 用于偏头痛治疗的地坦类药物主要是拉米地坦,能有效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与曲普坦类药物同属5-HT受体激动剂,但不存在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地坦类药物存在中枢抑制作用,会导致车辆驾驶能力损害,影响机械操作等等。拉米沙坦还可能具有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风险。
● 瑞美吉泮所属的小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是新型偏头痛治疗药物,既无血管收缩作用,也不会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临床研究表明瑞美吉泮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急性发作症状,口崩片还具有起效迅速、不受呕吐影响的优点。
其他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还包括乌布吉泮、扎维吉泮鼻喷雾剂等,其中扎维吉泮鼻喷雾剂已经在国内开展1期和3期临床研究。
约21.5%的偏头痛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前驱症状,例如颈部僵硬感、头晕、频繁打哈欠、困倦等。NSAIDs和吉泮类药物可在先兆期即开始服用,减少偏头痛出现的概率,显著降低治疗后24小时内的失能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在中国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人民币,而瑞美吉泮在美国年销售额已经接近40亿美元,正在快速增长中。
偏头痛是最具致残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导致残疾生活年数的第二大原因。在偏头痛患者的常规治疗和管理中,治疗不足、药物选择不当或使用过度、安全性与耐受性不佳等问题十分常见。除了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外,新型药物为病情不能充分控制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保障。
✦ +
+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 【医药.Plus】广东省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解读
☀ 【医药.Market】进击的肠道准备药物——硫酸镁钠钾口服用浓溶液
☀ 【医药.Market】临床多镇吐,大热“胃复安”
☀ 【医药.Market】布洛芬混悬液的最新市场格局